新聞

2024年4月
教育傳媒到校直擊 救世軍中原慈善基金皇后山學校 - 2024年4月
駕馭創新科技 發揮科學潛能
救世軍中原慈善基金皇后山學校以培養學生成為「愛生命、好學習、護環境﹑澤社區」的良好公民為使命,教育他們學會感恩和珍惜,發揮所長,從而邁向豐盛人生。在 STEAM教育方面,陳喜泉校長希望為同學提供活潑而多元化的學習經歷,讓學生透過活動﹑思考及掌握不同科學概念。校方透過跨學科課程﹑課外活動等,增進學生的資訊科技知識、科技技能和培養正確的態度,栽培 21 世紀所需的人才。
着重資訊素養 提升獨立思考能力
人工智能是現時熱烈討論的話題,陳喜泉校長考慮到「駕馭人工智能」的問題,因此,在推出人工智能課程時,學校一直重視培養學生的資訊素養。陳校長表示:「校方在課程中首要強調獨立思考,因為無論是以前用瀏覽器搜尋的年代還是現在,網絡上皆會存在着虛假資料,教會學生以獨立思考去判斷與篩選,正是資訊素養所在的目的。」因此,學校在私隱方面,皆按私隱專員公署的指引提供教育,在課程中提供資訊素養以及安全性的教育。他亦認為學生需要有正確的價值觀以及正向的思維,學習如何去正確地使用科技。學校透過設計場合﹑問題﹑學習工具等,在生活與學習的過程,使學生的個人修養得以長進,加強他們內在與外在的成長。有必要在有資訊素養的價值觀下,同學才能夠準確地判斷網上資料的真偽。
AI 融入校園電視台 帶動全校創科學習氛圍
學校在校園電視台中加入了大量人工智能元素,例如 AI CG Effect ﹑人工智能虛擬主播等。學生能夠從課外活動中學習運用人工智能技術,並展現學習成果,使其產生成功感與投入度,更重要的是能夠及早為他們鋪墊對人工智能的認知。負責STEAM 教育的盧偉迪主任表示,將人工智能元素融入校園電視台,能夠帶動全校的氛圍。此外,校園電視台會因應學校所提倡的價值觀為主題鋪排劇集,並推出互動劇場,借校園電視台的影響力與作品,加強全校學生對人工智能的認知。
奠定良好知識基礎 銜接中學課程
學校明白同學到小六階段,在學習編程方面亦需要考慮到升中銜接。因此,在小六課程中,校方會讓同學接觸到實體代碼編程,即「Real Coding」。在課堂中,老師會透過人工智能聊天機器人,讓同學理解「Real Coding」的概念。盧主任表示:「這能夠進一步鋪墊中小銜接,因為現時教育局推出框架,初中時必需要有人工智能增潤課程,讓同學在高小階段具備相關方面的知識基礎,並對人工智能早有認知,便能夠有助他們在升中後的發揮。」他補充指:「人工智能並非只有大型語言模型(Large Language Model, 簡稱LLM)﹑ ChatGPT,而是非常多元化,例如有AI 繪圖﹑ AI 生成影片﹑影像辨識和人臉辨識等,都是人工智能的基礎發展路向。」因此,學校會讓同學作出多方面的嘗試,例如六年級同學會嘗試拼砌一輛人工智能自駕車,學習編寫手機程式,程式利用人工智能技術進行影像辨識,培養同學在人工智能方面的基礎。
校本聊天機械人 建立自主學習習慣
陳校長希望同學在學科上的應用科技之餘,亦希望同學能夠學會自主學習,以培養小朋友終身學習的習慣。為了提供學習上的支援,學校已經在科技科學科方面有所發展,讓同學學習使用人工智能幫助自己學習,從而掌握更先進的科技,在未來適應社會時能夠比人更快一步。例如校內設有校本聊天機械人,建基於 LLM 模組進行修改。有別於一般的 ChatGPT,該校本聊天機械人並不會為同學直接提供答案,而是以引導的方式協助同學思考,從而發揮幫助同學解難的作用,能夠進一步地幫助同學自主學習。以人工智能輔助學習,學生可以在課堂前運用人工智能尋找答案,如不明白再請老師解惑,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能。此外,校本聊天機械人會有追加問題給予學生,從而令學生在追問的過程中深化並鞏固知識。
推動跨學科模式 善用科技、啟發創意
學校採用跨學科模式,以人工智能的元素配合STEAM 教育。學校的 STEAM AI 課程響應教育局的規劃方式,與所有學科有機結合,自然連繫。例如在中﹑英文方面,同學在使用聊天機器人時需要運用到提示詞,學校設有提示詞框架的課程,讓同學學習提示詞框架的「一二三原則」,從目的﹑角色﹑語氣的先後次序輸入,訓練中﹑英文能力之餘,更是培養小朋友的想像力,由此學會駕馭人工智能。盧主任表示:「我們的目的便是讓小朋友能善用人工智能,絕不能讓人工智能抹殺孩子的創意。」
培養能力與態度 掌握未來社會變化
科技科學(包括 STEAM 教育)將是學校重點發展之一。陳校長表示:「香港未來的發展都是在於科技與創新科技,要讓小朋友有這個態度與想法,接受科技創新的元素。香港要與國際接軌,科技是必需要的。」未來,人工智能能夠在很多層面為學校帶來方便。盧主任表示:「人工智能套用在不同科本之中,於學習而言,能夠對學生帶來學業上的幫助;在評考方面,例如可以將人工智能的技術應用在其中,讓老師更能掌握學生的強弱項。」此外,在不同科目方面,如英文科,同學只需輸入英文字,系統便能夠顯示出相對應的人工智能生成圖,同學可利用人工智能自製詞卡,協助同學使用圖像記憶法看圖識字,為英文能力有待進步的同學學習不同的英文生字;中文科,同學學習詩詞後,可以利用人工智能生成水墨畫配合詩詞。在教學方面,則能夠發揮老師的專業與前瞻性,栽培學生使之具備能力與態度,引領他們適應 21世紀社會急速的變化。